福井大學成立恐龍學系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18期

福井大學成立恐龍學系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日本福井縣是數一數二的恐龍化石出土地,國立福井大學成立恐龍學院,本月新學年開始的首屆招收34名學生,正式成為日本第一個以恐龍及其相關地質研究為核心的學術部門。

「每日新聞」報導,福井縣因其豐富的恐龍化石而聞名,其中又以勝山市出土的恐龍化石最多。該市擁有日本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不僅是日本的恐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龍博物館之一,被譽為「恐龍王國」。

福井大學恐龍學院致力培養具有廣泛素養、地球科學知識與技能,能夠在各種情況下以獨立運作或團隊合作方式探索和解決問題的人才。該學院的課程涵蓋多個學科,包括古生物學、地質學、化石分析技術,以及恐龍進化史。

學生有機會參與實地挖掘與地質調查活動,直接接觸福井縣豐富的化石資源,在真實環境中磨練技能。此外,恐龍學院與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合作,透過共享研究設施,進行最新的教育與研究,博物館研究員也會為學生開辦講座、培訓和實作活動。

入學典禮結束後,新生參加博物館舉辦的活動。恐龍學院的院長西弘嗣告訴新生:「我們準備豐富多元的課程,讓你們在4年的時間裡沉浸在恐龍世界中。」

為福井恐龍研究奠定基礎的名譽教授東洋一則說:「我希望你們不僅是研究恐龍,而是把恐龍作為研究主題,透過學習地質學等各科知識,廣泛了解自然科學。」

福井縣的地質獨特,涵蓋從古生代志留紀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的地質層,另有水月湖的「年縞」,這是一年形成一層、歷經漫長歲月堆疊的紋泥層。年縞被考古學和地質學上公認為「世界標準尺度」,這些特點使福井縣成為恐龍科學和地質學研究的理想地點。

恐龍學院的入學考試於2月舉行,吸引眾多申請者報名應試,首輪錄取比例為1比7.3,第二輪則為1比27.3。

來自千葉縣的19歲中森友樹說:「當我聽到恐龍系時,我就知道這是我唯一想去的地方,我想研究整個亞洲的恐龍進化史。」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18期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