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復活還是基改?
生技公司透過基因改造,號稱重現滅絕生物「恐狼」。圖為年輕的基改狼,僅數個月大。-圖/路透社

是復活還是基改?

文/郭毓璞

●化石中取DNA 重建部分基因

這個引人矚目的「復活」過程並非像電影那樣,從琥珀裡吸過滅絕生物血的蚊子體內取出DNA。美國巨大生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的科學家從一塊13000年前的牙齒和一塊72000年前的內耳骨化石中提取了古老的恐狼DNA。經過仔細的基因定序,重建了恐狼的部分基因組,並將其與現存的犬科動物灰狼進行比較。科學家篩選出了14個關鍵基因,這些基因形塑了恐狼在體型、骨骼結構、毛皮和獵食行為上的獨特特徵。

●利用鹼基編輯 「畫」恐狼樣貌

接著,科學家利用最先進的技術「鹼基編輯」(base editing),對灰狼的內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進行了20次的基因編輯,將這些關鍵基因改造成恐狼的樣貌。完成基因編輯的細胞被製成胚胎,植入代孕的犬隻體內。在2024年10月,名為羅穆路斯(Romulus)和瑞摩斯(Remus)的灰狼雙胞胎誕生,母狼卡麗西(Khaleesi)則在隔年一月出生。牠們的名字充滿故事性,羅穆路斯和瑞摩斯是羅馬開國神話中由母狼哺育的雙胞胎,而卡麗西則出自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中龍母的名字,因為在影集中出場的奇幻生物冰原狼,外觀正是以恐狼為原型。

●雖有恐狼特徵 本質差異仍大

然而,儘管這3隻小狼帶有恐狼獨特的基因特徵,但嚴格來說,牠們身上99.9%的DNA仍然屬於現代灰狼,即使灰狼與恐狼有99.5%的DNA是相同的,但他們早在570萬年前演化就已分家,僅修改14處基因後兩者仍有高達數百萬個鹼基對的差異。因此,中研院的專任研究人員謝明勳就指出,此成果更像是讓灰狼「Cosplay」成恐狼,看似相似,本質卻不同。巨大生技公司聲稱的「史前巨狼回來了」並不太正確,應該稱其為打造了3隻看起來像恐狼的現代基改灰狼。這就像是在一輛現代汽車上裝上了幾個古早零件,它仍然是一輛現代汽車,只是帶有一些復古味。

●更多基因改造 恐狼也難復活

那麼,未來再進行更多次的基因改造使得真正意義上復活恐狼有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助理教授葉綠舒指出,首先,生物死亡後細胞內負責維持DNA穩定的酵素停止運作,各種化學反應和環境因素都會不斷破壞DNA結構,導致殘留的DNA片段非常短,並伴隨著許多錯誤的鹼基變異。本次科學家所取得的骨骼化石都已有上萬年的歷史,想在其中取得完整的恐狼基因組恐怕是緣木求魚。

其次,目前的胚胎技術還無法完美地跨物種複製生物,尤其是大型哺乳類動物。同時,倫理和生態上的疑慮也限制了完整的復育流程,例如這些創造出來的小狼們就被圈養在嚴加看管的生態保護區內,以免牠們變成外來種,入侵在地生態系。

●與其關注滅絕 不如保護瀕危

因此,許多科學家也表示,與其花費大量資源去「復活」已經滅絕的物種,不如將這些資源投入到保護現存的瀕危動物上。這其實正是巨大生技公司的另一條支線,在進行恐狼「復活」計畫的同時,他們就利用了同樣的技術成功復育了4隻極度瀕危的紅狼。紅狼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狼種之一,野外數量僅剩不到20隻。透過基因技術增加了紅狼的基因多樣性,將有助這個物種的長期生存。

巨大生技公司這次「復活」恐狼的成果,固然在科學上是一項引人注目的進展,展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巨大潛力。但我們必須理解,這並非真正的讓滅絕物種重現,而是一種高科技的基因改造生物。與其將焦點放在充滿爭議的「去滅絕」上,人類更該思考如何善用這些先進的基因技術,為保護現存的生物多樣性做出更積極的貢獻。正如《侏羅紀世界》電影所說:「我們總是在想『能不能做』,卻忘了問自己『應不應該做』。」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20期

OSZAR »